隔震支座厂家

85年前的这次地震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纪念青海花石峡地震85周年

391次阅读
没有评论

1937年1月7日21时,青海都兰南托索湖一带发生了7.5级地震。鉴于震中距花石峡仅10千米,将其命名为花石峡地震。

此次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高原山区,未引起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于地表造成了巨大破坏,整个破坏区面积达4300平方千米。破裂带自阿兰湖(阿拉克湖)至阿尼玛卿山,长达230余千米,最宽处达50米,裂缝两侧出现一系列高数米至数十米的鼓包,裂缝遗迹至今清晰可见。

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东段,托索湖一带。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青藏高原内部沿东昆仑古构造缝合线形成的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一条大断裂带。仅20世纪以来,这条断裂带就发生了多次大地震,除1937年花石峡7.5级地震外,比较大的地震还有1902年秀沟附近7.0级地震、1963年阿拉克湖东7.0级地震、1971年托索湖西6.3级地震、1997年玛尼7.5级地震,以及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等。

这些大地震发生后,均形成了较大的地表破裂带,累计长度达700千米,实属罕见,此外还有断层陡坎、地震鼓包、滑塌等各种地表现象的遗迹。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人员稀少,大地震形成的地表遗迹人为破坏少、保存较完整,为后人开展地震构造背景、区域地壳运动特征、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留下了珍贵资料。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地震遗址遗迹都会如此“幸运”。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大地震,而很多地震遗址、遗迹,由于保护不够,人为破坏严重,并且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冲刷、掩埋等自然风化作用,失去了当初的本来面目,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做好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为地震学、抗震学、建筑结构、地质灾害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真实完整的实体数据和重要依据,对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借鉴价值。

二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任何一次地震的破坏和影响力都与地震的大小、地质条件甚至是社会发展背景相关联,是具有历史性的。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惨痛的地震灾害损失,地震后保留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真实地展现了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形态及受灾风貌,这对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85年前的这次地震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纪念青海花石峡地震85周年

北川老县城遗址(图片来源于现场拍摄)

 

三是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价值。地震遗址还可为地震应急避险提供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方案,有很好的宣传普及意义。比如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一栋倒塌的大楼里,一些开间比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方的破坏性远轻于其他区域。这样的现实案例可以让公众直观地认识到,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躲在厨房、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地方是相对安全的。

近些年,我国逐步加大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明确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并进行保护,对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法律责任也做了详细规定。

85年前的这次地震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纪念青海花石峡地震85周年

(图片来源于山东电视台闪电新闻报道)

 

同时,一些地区通过将地震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立旅游产业链,既起到了遗址保护作用,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比如山东枣庄熊耳山地震遗址公园、重庆小南海古地震遗址公园等就是采用此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85年前的这次地震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纪念青海花石峡地震85周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85年前的这次地震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纪念青海花石峡地震85周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典型地震遗址、遗迹是历史赋予的珍贵综合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既可以体现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抗争的精神,又具有缅怀逝者、教育后人的社会意义。保护好、利用好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也是我们对大自然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

(供稿:山东省地震局宣教中心宋金龙)

正文完
 
四川隔震支座厂家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四川隔震支座厂家 2022-01-07发表,共计1480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隔震支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