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厂家

沧海桑田,边疆人民震灾之后重焕新生 —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33周年纪念

352次阅读
没有评论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14.5秒和15分44.9秒,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地区)澜沧县(北纬22°50’、东经99°43’)和临沧市(原临沧地区)耿马县(北纬23°23’、东经99°36’)相继发生7.6级、7.2级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13公里和8公里。此次地震为双主震-余震型,定名为“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宏观震中分别位于澜沧县竹塘乡和耿马县与沧源县交界地区,极震区烈度为9度,个别点达到10度。两次强烈主震的灾情叠加,致使普洱、临沧、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5个州(市)20个县(区)299个乡镇516.83万人受灾,死亡748人,重伤3759人。地震造成澜沧、耿马、沧源等县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0.5亿元。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来慰问电,中央领导亲临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部署重建工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率领全省人民立即投入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一场救援速度快、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国家地震局从江苏、安徽、北京等地组织了140多名专家奔赴灾区各地进行监测、分析、预报工作。云南省地震局成立前后方指挥部,组织现场地震监测预报、科学考察、科普宣传等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地震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荡。震后9天,灾区恢复机关办公,及时解决了交通、通讯、教学、供水、生产、临时住房、建设、卫生等问题,保证了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序、高效、高质量开展。至1992年,灾区共完成恢复重建项目5248项,总投资10.5亿元,崭新的澜沧县和耿马县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十年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带领边疆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普洱、临沧发挥抗震救灾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20年,普洱市国民生产总值945.42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增速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5亿元、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58元和12366元,分别增长3.8%和7.5%。临沧市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821亿元,人均GDP增加到3.4万元;全年粮食产量104万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92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6.88亿元,同比增长1%。曾经闭塞的边疆地区如今四通八达,思茅、临沧、澜沧、沧源机场通航,大理-临沧铁路、玉溪-临沧高速公路于2020年底提前建成开通动车,昆明-普洱的动车即将通车,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群众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铭记历史,吸取灾难教训,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明确每年的11月6日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33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和临沧市委、市政府深刻汲取澜沧-耿马地震经验教训,按照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局的部署和安排,立足边疆实际,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走出了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防震减灾工作路子。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面对严峻而复杂的震情形势,普洱、临沧在切实做好震情跟踪、震情会商等重要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监测台站建设投入,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台”的目标。国家地震烈度和速报预警工程实施后,普洱、临沧共建成数字化基准站基本站64个,地震前兆综合观测站16个,GNSS连续跟踪站7个。临沧市建成了沿南汀河断裂带分布的温泉观测台阵,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云县地震台迁建工作,目前两市共有160余套监测设备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的监管和指导,深入推进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宣贯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水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防震减灾工作权责清单,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提高地震灾害抵御能力。持续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积极引导重点工程及高烈度区一般性工程使用减隔震技术。目前,普洱市减隔震技术应用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临沧市委党校、临沧市人民医院等采用了减隔震技术。普洱、临沧两市的农村民居C、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抗震设防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普洱市建成1个国家级、2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临沧市建成市级防震减灾科普馆,并于2017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两市共创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村)64个,省级、市级、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53所。临沧市第一中学被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两市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将防震减灾知识翻译成拉祜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微信等媒体广泛开展“七进”宣传教育,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做好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充实,应急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普洱、临沧制定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会议制度》《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检查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落实地震应急职责,地震“第一响应人”培训实现县、乡(镇)、村全覆盖,共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15个,物资储备总库2个,物资储备点8个,所有物资均已收储到位,并与当地超市等商业机构签订第三方供货协议,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澜沧-耿马地震已过去33年,滔滔的澜沧江见证着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从震殇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面对“疫情+震情”的双重压力,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以及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主线,将防震减灾工作主动融入云南“三个示范区”建设,不断增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筑牢地震安全防线,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边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地震安全保障服务。

正文完
 
四川隔震支座厂家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四川隔震支座厂家 2021-11-08发表,共计2744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隔震支座厂家